B-side VU—Trilogy of Malalikap 2 Suite d’amour B面絲絨—瑪拉利卡三部曲 第2部 戀曲
* * * * * *
J的第357封信 收件人:S 2014年3月13日 下午11:14
* * * * * *
.
搖滾癡情漢子─All We Have Is Now (S的第357封信) 2014年3月14日 下午4:56 收件人:J
A Rock & Roll Enthusiast—All We Have Is Now (S’s 357th letter) 14/3/2014 PM 4:56 addressee: J
.
親愛的搖滾癡漢,
.
你的每個組曲,總有一兩首讓我在聆聽時,特別想寫信。
這週組曲以前就被我命名為”Chanter dans tes Oreilles”組曲,
第三首法語歌就是這樣的曲子。
也是這組曲裡我記憶較深、也最期待的幾首之一…
(和第一首與Yes的Then,以及這回查出的All We Have Is Now 都是…)
可是簡短幾句的法語歌詞中,差不多把握了4/5,
卻唯獨不曉得歌名,快一個禮拜了,
那依然遺落的幾句…,更憑添莫名的想像空間。\
我在法語之後再加中文組曲名,而成了”耳畔迴旋組曲”。
合不合你原來想營造的組曲氛圍呢?
.
上週我為了一首組曲裡的演奏曲,才回頭查了Jeff Beck的Diamond Dust,
想不到你這週就播了。
(說”就播了” ,其實我整整盼了一年多。上一次播這組曲是2012年12月冬天。)
這與單獨聽的感覺就是不同!
(而我無論怎麼聽組曲,都無法和你一樣回味青春的滋味…)
這週組曲短短一小時八分鐘,在絲絨組曲裡是少有的吧。
我訝異聽第一聲就知道是舊組曲(而且感覺既熟悉又模糊),
更訝異的是,原來組曲這麼短!
其實,組曲一如創作,質地不在於長短,短而精鍊,留給人的印象可不會輸長篇。
.
這週組曲,對於時間的emotion對照裡,有遙遠昔日和浩瀚未來時空交織的畫面。
…yesterday…now…then, the future…
對於前八首樂曲銜接流暢,我在第一次聽就很有感覺。
第七八兩首像呼應前面幾首,總結組曲前半,漸次迴旋而回音..到靜無…
聽了幾回,感覺後半段似乎從第九首起,
組曲風轉折大,風格是相對rough,最後頹廢以終。呈現另一個"濁世"氣息。
相較之下,前半段則有"超越於什麼之外"的印象。
但像第十首,If you wanna change the world for living…那首,
我個人雖然很喜歡10 與11首並排對照,
只是,如果我來重編,我會讓第10首歸到浪子組曲那些系列裡,可能更合適。
.
你若是把你覺得混搭串連的組曲重新組過,也許會更棒。
不過,以今廢昔,是否有些不公平?
畢竟那是當時的作品,可看成當時心境環境的反應。
多年後,說是成長也好,若說只是時空變異轉折罷了,就無所謂好或差。
頂多對照出後來者的心態更認真吧。
.
所以,你當時是以哪一(幾)首為中心去思考這週組曲嗎?Yes or No…
前年第一次聽時,第三首想要在你耳畔輕唱的意念是那麼突出,
但這回播放,我被All We Have Is Now的編曲風格吸引,
明明歌曲裡想要強調的是當下,Now,
可是重疊echo的聲層裡,最清晰而一再迴盪不已的,卻依然是Future……
這就是落差。更是一種吊詭。無河不流,有河必流的時間恆是與恆逝。
想望與所及處的距離,就是當下跟未來恆在的距離,恆常的追求課題。
而,你聽進去了嗎?搖滾癡情漢子,All We Have Is Now.
.
上次你在信裡認為,別人白白送的禮物,價值更低。
這點我的說法可是截然不同於你的。
別人送的禮物,就算是隨意買來,通通有獎,
好歹裡面蘊含了送禮者對受禮者的心意,
光是這一點,就應該肯定它有價值吧。
如果那是獨一無二的禮物,就更有價值了。
這點從世界拍賣會上也看過很多例子,歷經戰火、超越恩怨情愁之上的殘稿遺愛,一件物質,背後有很多STORY。
透過禮物傳遞的訊息情意,知賞的人自然知賞;不懂的話,那就是對牛獻琴聲了。
人類學者說過的,贈與禮物的社會需求,從原始人類社會到今天,都沒有消失。
再說,我一直是這麼珍惜對待來自你的禮物呀!你賞我們聽,當然心存感激。更何況,組曲裡有你精心挑選用心編輯包裝的用意…
Oui, pour chanter dans tes oreilles…Dans le soleil, moi et toi…
Dans le monde de tes rêves, je te parle, je regarde…
為了在你耳邊唱,在你的夢裡,凝視,細訴衷曲…
一如絲絨組曲在我們耳畔唱這樣…上山下海,陽光月光下都有他。
為了遙遠的存在而贈與,而存在。
.
———————- 換日線 ————————-
上面這封信的主旨,其實想寫成"耳畔迴旋組曲"。
(下一回呀,可能再等一年三個月了,如果到時還沒被解體的話…)
你昨晚來信後,想想,更要洗耳恭聽搖滾癡漢的新創作,期待下一個新組曲,再讓我馳騁天外。
(可我不該現在把工作丟在一邊哩!)
搖滾小妹
.
* * * * * *
J的第358封信 收件人:S 2014年3月14日 下午10:48
J的第359封信 收件人:S 2014年3月14日 下午10:58
J的第360封信 收件人:S 2014年3月14日 下午11:03
* * * * * *
.
♫*♥*•ღ♫••**ღ¨♥*••♫•♥*ღ♫••¨*♥*♫*ღ•¨*♥*•ღ♫•♥*¨*♫
Note 解說文 :
搖滾癡情漢與搖滾小師妹
Rock & Roll Enthusiasts, Master and Disciple—Jobson & Sumika
14 to 15 Juillet 2021 (in a brighter summer day…)
.
自2012年3月25日Sumika寄出第一封信給素昧平生的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VU Live House負責人Jobson以來,Jobson和Sumika的通信,到2014年3月中旬時,彼此寫給對方的信件都來到第357封。而兩人信件數量相等而同步的頻率,又因隨後Jobson連續發給Sumika的幾封信而被超前。在那幾年通信交流期間,彼此從來沒算過信件的數量(誰會去計較這些呢?),也不知道各自寫了幾封信。本網站為如實呈現Jobson和Sumika寫信與回信的狀態,而列出各自信件的數量。
只不過Jobson寫的第357封信(內容參見本文最後所附)內容,讓Sumika決定換一個新的標題〈搖滾癡情漢子〉來回應這位自稱「搖滾癡漢」的收信人。Jobson可能不諳日文,不了解「癡漢」在日文的文化指的是變態男、色情狂。他在信裡這樣自稱,應該不是有意表達自己是搖滾癡漢同時又是搖滾的變態男吧。而自稱是搖滾小妹的Sumika又兼師父Jobson的小秘書,寫給 Jobson的第357封信婉轉地改了措詞,也算是盡到潤飾修辭的工作。
◆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All We Have Is Now
All We Have Is Now by The Flaming Lips
在上述Sumika第357封信,提到當週播放的《耳畔迴旋組曲》裡好幾首歌,第一首指的是法國樂團「大溪地80」演唱的Aftermath〈後果〉。而第三首是法語歌,在信裡以法文寫的一段話「Oui, pour chanter dans tes oreilles…Dans le soleil, moi et toi…Dans le monde de tes rêves, je te parle, je regarde… 」(是的,為了在你耳畔歌唱…在陽光下,你和我…在你夢境裡,我向你傾訴,凝視…)這段法文是融合歌詞和當時Sumika的心境。由於隨後Jobson的幾封回信,要Sumika上網查第三首正確歌名和演唱者,故這裡暫不介紹這首歌。
現在就介紹信裡提到總結組曲前半部的「第七八兩首像呼應前面幾首」其中一首,也就是Sumika拿來當成這組書信群標題的All We Have Is Now 〈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
這首歌出自The Flaming Lips《烈火紅唇樂團》(或譯為《烈焰紅唇》)2002年暢銷專輯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良美大戰粉紅機器人》。
但說到「烈火紅唇」的意象,讓人立刻聯想到第36支絲絨組曲──也就是Jobson說2008年編好卻打算拆解的舊組曲,即Sumika後來命名的《南國陽光組曲—Rock’n Roll Stars》裡第13首精選曲Nicole。
說來,All We Have Is Now和Nicole被Jobson精選入兩支絲絨組曲,都與Late Night Tales《深夜故事》系列的另類搖滾音樂專輯有直接關係:
Late Night Tales《深夜故事》系列專輯,是2001年起由英國專輯邀請音樂家精選曲目或翻唱猶如DJ加以混音製作的合輯。在2005年美國樂團The Flaming Lips《烈火紅唇樂團》的 “Late Night Tales: The Flaming Lips”,就是精選眾歌手曲子和自己樂團翻唱歌曲在內的合輯。
無獨有偶的是,Nouvelle Vague《新浪潮樂團》音樂製作人Marc Collin 將他為2002年的虛構電影Les Petroleuses《汽油女》配樂的同名專輯Les Petroleuses第三首Nicole重新編曲後收進 “Late Night Tales: Nouvelle Vague”專輯,該封面設計正是火辣誘人的紅唇(見下圖右)。
All We Have Is Now是新迷幻、夢幻太空的音樂風格,而Nicole算是都會風的電氣音樂chill,但更偏向慵懶慢節奏的downtempo和迷幻爵士風acid jazz。
◆多重意義的Les Petroleuses《汽油女》& 選入絲絨組曲的作曲家Francis Lai
附帶提的是,法文Les Petroleuses《汽油女》又像關鍵詞,竟也連到了多年後Jobson編製的《歐洲電影香頌懷舊組曲 A Taste of Themes in Nostalgic Films 》系列,這系列電影配樂組曲便精選了電影配樂大師Francis Lai。巧合的是Francis Lai曾為1971年上映的英、法、義等國合資電影Les Petroleuses(英文片名The Legend of Frenchie King或Petroleum Girls)配樂。
法文Les Petroleuses這字眼在歷史上大有來頭,最初被指法國大革命後,1871年巴黎公社暴動中被控引汽油的武裝暴力女性。到了1968五月學潮時,涵義轉為參與婦女解放革命的巴黎女權運動者。儘管時代不同,但共通指稱參與社會政治運動的飆悍女性形象。無論是1971年的電影Petroleum Girls還是2002年的Les Petroleuses《汽油女》音樂專輯,都離不開政治與女性的強悍形象。
然而,近年歷史學家挖掘出1871年巴黎公社暴動的真相,當時並沒有因故意縱火而被定罪的女性,《汽油女》其實是凡爾賽當局為汙衊醜化特定人士而捏造的宣傳形象。也就是說,《汽油女》是故意製造的假訊息,再加上歷年來作家寫的小說、拍的電影和音樂創作,未加以考證就從既定故事概念出發創作,導致《汽油女》的形象已積非成是,難以「還歷史清白」。而創作者即便事後了解真相,恐怕自認無辜者居多,而少有人反思未加考證便以訛傳訛的問題吧。
至於另一個《深夜故事》專輯,2011年10月3日發行的Late Night Tales:MGMT,在此專輯裡MGMT恰好挑選了美國地下絲絨樂團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 Ocean。這首雖不曾被Jobson選入絲絨組曲,無妨找來回味一番。
.
◆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這就是落差。更是一種吊詭。無河不流,有河必流的時間恆是與恆逝。
想望與所及處的距離,就是當下跟未來恆在的距離,恆常的追求課題。
Sumika寫出上面這段蘊含哲思的話,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忒斯(Ηράκλειτος, Heraclitus of Ephesus)名言「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有關。
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 for it’s not the same river and he’s not the same man.—Heraclitus
其中牽涉到對時間的看法,當下與永恆,變異與不變。當然,這些感懷與反覆聆賞當週播放的組曲所產生的感觸是交互作用的,尤其是這首All We Have Is Now〈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不僅歌詞意涵觸動聯想哲思,歌曲本身太空搖滾的科幻音樂特性,以及溫柔的聲音和像是宇宙傳來陣陣回音的氛圍,耳畔迴旋時聆聽者便彷彿被戴上無形的翅膀,隨曲調旋律飛翔陶醉出神、馳騁天外……
As logic stands you couldn’t meet a man
Who’s from the future
But logic broke as he appeared he spoke
About the Future
“We’re not gonna make it" He explained how
the end will come – you and me were never meant
to be part of the future –
All we have is now…
上面All We Have Is Now充滿哲思的歌詞一開始便表達「按照邏輯,你不可能遇到一位來自未來的人。然而,當他出現時,他談到未來,邏輯也隨之打破。……我們從未想過要成為未來的一部分。我們只擁有當下。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
然而,聽著組曲寫信的Sumika,當時對這首歌還不甚了了。有趣的接點或者說神秘的巧合,就在這一點──莫名聯想起來主張「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的赫拉克利忒斯,是最早將「邏各斯」Logos (λόγος)概念導入哲學的西方思想家。Logos在西方哲學是很重要的概念,代表話語、理性、思考和世界的規律原理或準則。赫拉克利忒斯以Logos說明萬物生滅變化有一定的尺度﹐雖然它變幻無常﹐但人們能夠把握住本質。而邏輯logic正是從邏各斯而來的。
.
◆這世界不會為任何人改變? “This world won’t change for anyone." said Jobson.
一如Sumika的信件內容常受到絲絨組曲歌曲的啟發,前一篇介紹過組曲第十首“Love Is Here” ,一開始便唱著If you wanna change the world for living…或許也是觸動Jobson在第357封信中寫下「這世界不會為任何人改變的」的歌詞吧。
Jobson「這世界不會為任何人改變的」的觀點,恰好凸顯他和Sumika相異的生命特質。早在2012年12月初,Jobson說他同時正與海外多位女子交往的事實,令Sumika既震驚又傷心而打算離開Jobson…,於是Sumika寫給Jobson這第166封信〈殘酷搖滾 Cruel Rock’n Roll〉。在信裡Sumika提起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電影男女主角最後一段對話,而電影的高潮,是小四與小明的最後對白。小明最後說:「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
當時Sumika引出這段話,用意還包括希望Jobson別輕易放棄,鼓勵他應好好發揮書寫和編曲的才華,多寫作、多創作SUPER的絲絨組曲。
2012年的那封信既是Sumika對Jobson的提問,也像是一種寓意和不問自答──當時Sumika已明白,電影裡那位告訴小四:「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個世界是不會變的」的小明,與在商場打滾多年成熟老練的Jobson是同一類型的人,捻熄對世界的冀望,戴上保護的面具迎接世界的冷酷;而能分辨甚麼是真、假,不願早早放棄對世界的厚望而過於純真正直、始終拒絕宗教救贖的小四和Sumika則屬於同類。
聰明的Jobson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小明,或許才是明智的,那是他們看到的世界規律準則。但認清個人極其渺小的事實而妥協,放棄改變的努力、否定力挽狂瀾的可能性,這根本不符合搖滾精神!(參見〈幸運時光 Lucky Time (S的第240-241封信) 10/08/2013〉後面所附解說文〈「反文化」、嬉痞世代—再談搖滾精神〉)。
若對照Jobson選入《South Of No North —Eternal Search漂浪心聲組曲》的Ten Years After樂團名曲:I’d love to change the world ─〈我很想改變世界〉,這又是何等的豪言壯語啊!
Jobson’s 357th letter to Sumika:
(以下所附為Jobson寫給Sumika的第357封信全部內容 2014年3月13日 下午11:14
信件一開始「上周六來是新組曲的上菜日」這句話漏寫了本來的「本」。後面的SPUER則是SUPER的誤寫 。–注)
親愛的SUMIKA<
.
上週六來是新組曲的上菜日
時候到了 還是不滿意 乾脆再延一周
當我開始以主題方式 編組曲後
像這週的這樣混搭的舊作 已經不能讓我滿足了
混搭容易銜接完成 就成就感少了很多
人要走些辛苦的路 才有深刻的收穫
也是自從我完成主題性組曲之後
開始對舊組曲不滿意了
然而完成一年份量的想法 蟄伏很久了
還是先完成這件心中大事
再來處理打破和重組的任務
這是甚麼心態?
就是要人家 一年只聽到一次 這樣 很邪惡的心眼?
其實不是
是因為舊組曲 我聽好幾年了
雖然不至於膩 -我一向對自己的組曲百聽不厭
但必須逼自己有所進步
這樣對聽眾才有交代
最主要
對自己有交代
這樣完成一件可以自我歌頌的事件
“一年聽一次喔 ENJOY IT.."
這樣跟人家講起的口語
成就感不低於開一間LIVE HOUSE
WELL, 至少我可以獨力完成
不是嗎
為了這些工作
我甚至把官司都丟一邊了
想到那些屁事 就覺得煩
.
司法的軟弱弊病 無法濟弱扶傾的現實 就像日出潮水一樣
這世界不會為任何人改變的
狗吠火車 累死自己而已
比起被操死的軍官 比起江國慶
我何德何能可以吠更大聲 引起更多同情 得到司法更大的公道
當我們以智慧來看待這些
理智分析得失
就可以得到較多的答案和平靜
談這些
是告訴你
司法的救濟已經不是我要的
我要的是口誅筆伐
這樣 可以讓我的下半輩子多一個娛樂
500萬的代價
這個誠品受害者是誰? …….一個完成一年輪迴SPUER組曲的搖滾痴漢
這樣
總比可憐的被害者的梗好多了
比較有STORY…. 嘻嘻
.
所以
組曲是我最想先完成的工作
官司事件PO 網
它是要跟我一輩子的 .. 就像離婚的前妻一樣..(我是比喻)
反而在我心中排到後面去了
當然 絲絨漫談也是 那是下半輩子的工作
還很久哩..不用怕
台灣變動得非常慢 非常慢 跟 越南一樣慢
數年後 今日所思依然有效
.
JOBSON
Please refer to the articles written by Sumika about this VU Suite in the column of ✺ “Holding on the souls of Multitude—Master Jobson’s VU Suites” (【托住眾生的靈魂—組曲大師Jobson的絲絨組曲】)and the other articles written by Sumika in this website ✺“Be-Side VU—Trilogy of Malalikap” and ✺“On Justice•Dream of Gate of Ivory”, and also, refer to the articles written and posted by Jobson (alias Jobson Hiiao, Jason HS) in the column of “Essay of Velvet”(【絲絨漫談】)i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Velvet Underground Taipei and the articles posted by Jobson Hiiao in VU LiveHouse Facebook and Jobson Hiiao Facebook.
請參照︰「永遠的絲絨尋音人」Sumika在本網站所寫【托住眾生的靈魂——組曲大師Jobson的絲絨組曲】單元相關組曲的文章和歌曲、〈關於【托住眾生的靈魂】〉、及【B面絲絨― 瑪拉利卡三部曲 第1部序曲 第2部戀曲 第3部 終曲】、【絲絨之問.象牙門之夢】等單元文章;也請參照Jobson(又稱Jobson Hiiao= Jason HS)在他的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 VU Live House Taipei官方網站的【絲絨漫談】單元撰寫的文章和播放的組曲,以及他在VU Live House地下絲絨搖滾餐廳 Facebook、Jobson Hiiao Facebook等社交平台發表的文章與精選曲。
Cf
從誠品敦南店熄燈談台北地下絲絨之死 Talking About The Death of VU Live House Taipei From The Closure of Eslite Bookstore 19/6/2020
我準備貼一些內容 I’m going to post something (S的第318封信) 2013年11月1日
象牙門之夢 65 Malalikap, again 28/10/2013
法律救濟兩樣情 (S的第295-296封信) 14/09/2013
誠品資本暴力 Capital Violence of The Eslite Corporation (S的第290-291封信) 11-12/09/2013
幸運時光 Lucky Time (S的第240-241封信) 10/08/2013
幸運時光 Lucky Time (S的第236-237封信) 5/08/2013
幸運時光 Lucky Time (S的第235封信) 3/08/2013
等待演出的片刻 The Moment of Waiting for The Show (S的第188-192封信) 21-23/05/2013
殘酷搖滾 Cruel Rock’n Roll (S的第166封信) 6/12/2012
托住眾生的靈魂 Holding on the souls of multitude (S的第164-165封信) 4/12/2012
象牙門之夢37 另一種方式話歸來 Another way of telling the return 28/11/2012
♫*♥*•ღ♫••**ღ¨♥*••♫•♥*ღ♫••¨*♥*♫*ღ•¨*♥*•ღ♫•♥*¨*♫
2 Replies to “搖滾癡情漢子─All We Have Is Now A Rock & Roll Enthusiast—All We Have Is Now (S’s 357 letter) 201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