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de VU—Trilogy of Malalikap 2 Suite d’amour B面絲絨—瑪拉利卡三部曲 第2部 戀曲
* * * * * *
J的第318封信 2013年10月2日 上午11:18 收件人:S
J的第319封信 2013年10月2日 上午11:31 收件人:S (See below the end of this post)
J的第320封信 2013年10月2日 上午11:46 收件人:S (See below the end of this post)
J的第321封信 2013年10月3日 上午8:09 收件人:S
* * * * * *
留住一切親愛的 (S的第307封信) 2013年10月3日 上午9:28 收件人:J
Hold Everything Dear (S’s 307th letter) 3/10/2013 AM9:28 addressee: J
早安, Jobson!
我正墜入沉思,聽著第九首,思緒飄到很久以前,
想起我母親,忽然,看到你來信了,
以為你是起早跟我說生日快樂…
在寫信給你時,右下角出現訊息通知來信,
總是很驚喜的感覺
因為你像是雙手交叉不動,而飛箭就這樣射出了!
是的,都被你擊中
只不過你稱我是寫手,還逗了我大笑呢…
因為才想跟你說—
關於我,你會不會高興得太早了些?
以前我就一直覺得,
有很多絲絨組曲都是告別,都是傷懷。
這組安魂曲,我想,那是你心目中的絲絨,
可是你竟說是編了才取名字。
我相信你可以編得更好。
第一天聽,處於很渾沌的狀態,
跟這幾天反覆再聽,感覺有些差異…
是因為你調換過曲目順序?
往往藝術性的高下就在於比例…
走向極致是不容易的,一氣呵成也一樣。
你最想說給絲絨聽的話是什麼,希望絲絨聽到什麼,
那就是你該獻給絲絨的,
不必問我們聽眾。
而且你心裡一定有個最直接的感覺
現在越來越清晰了,不是嗎?
首播時我聯想起薩伊德的最後一本書,
以前跟你提過,
《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
(今天我打算買來,當作自己的生日禮物)
我那天就是這麼寫的:
逆圓熟,“逆反“是搖滾的動力,精髓。
不只是引文,還更希望你去讀伯格的書…。
你的來信裡一再透露出寫與不寫的抗拒和矛盾,
你寫絲絨該說是為絲絨而寫,
也只有你能寫。
而你知道,
我始終都是那個最期待最忠實的讀者。
sumika
留住一切親愛的 (S的第308封信) 2013年10月3日 上午9:45 收件人:J
Hold Everything Dear (S’s 308th letter) 3/10/2013 AM9:45 addressee: J
不對
藝術性的高下不在於比例…
比例能夠使藝術性更高
藝術性不是光靠比例成就的
但可以朝著
調整到不會有動滑鼠的念頭
的目標
♫*♥*•ღ♫••**ღ¨♥*••♫•♥*ღ♫••¨*♥*♫*ღ•¨*♥*•ღ♫•♥*¨*♫
♫ “Haunted Island” by Agitation Free, from their album “2nd”, released in 1973.
German experimental krautrock band Agitation Free created “Haunted Island” in their album “2nd “, released in 1973.
Agitation Free was founded in Berlin, Germany in 1967. Disbanded in 1974. Reunited briefly in 1998, 2007 and 2012.
“A classic of the German space genre. Their current music is a combination of Progressive Rock and New Instrumental Music, with touches of Jazz and passages dedicated to an experimentation near to Ambient. Their originality was due to the blend electronic and repetitive musics with a lot of ethnic elements from North Africa, India, etc. Very much like your early ASH RA TEMPEL, GURU GURU type bands except with a cultural influence." (text from Progarchieves)
In this website, in “Introduction and Index of On Justice.Dream of Gate of Ivory", once we introduced a song sung by German female singer Nico:“Reich der Träume”(“Realm of Dreams“) written by Lutz Graf-Ulbrich (alias=Lüül) . Lutz is one of the key figures of German experimental bands. He formed Agitation Free in 1967. (“Reich der Träume” wasn’t selected by Jobson in any VU Suite.)
In the letter above, “the 9th track of this VU Suite” mentioned by Sumika was “Haunted Island”, selected by Jobson in the 41st VU Suite of Jobson’ works, after the 8th track “Quiet Drops” of Morte Macabre (see previos letter). This special suite was created and named by Jobson himself in memory of the Restaurant VU Live House Taipei. On Oct. 1 2013, Jobson posted on the website the words below when the debut broadcasting started:
“It has been 3 years when The VU Live House Taipei was falling into the dark by force. One day, the truth will be revealed in the sun. Rest in peace, Velvet. This beautiful and refined Requiem is sending to you who are so far away from me…missing you jobson.”
— Jobson Oct. 1 2013
That’s the reason why Sumika called it “Requiem For VU Live House Taipei” (《絲絨安魂曲—Requiem For VU Live House Taipei》)since the first broadcasting in 2013. In 2014, Sumika renamed it : “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 (《絲絨安魂曲—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 though it wasn’t played that year until March 2015.
on Oct. 1st 2013, the memorial day of VU Live House’s death, Sumika took the picture of the front page of the website VU Live House Taipei. It recorded the total views 531108, 5 people online and 41 views today, and Jobson’s words sent to dear VU. Later, Sumika designed the cover art for this VU Suite with this picture.
On Feb. 26 2017, the same version of 2013 which has a length of 132 min was broadcasted by Jobson without renaming. On April 2018,《絲絨安魂曲—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was retouched and renamed as: “Lovers in The Red Sky”, the naming of the title was yield to Marc Chagall’s painting…
Please refer to the articles written by Sumika about this VU Suite in the column of ✺ “Holding on the souls of Multitude—Master Jobson’s VU Suites” (【托住眾生的靈魂—組曲大師Jobson的絲絨組曲】)and Jobson’s article posted in the column of “Essay of Velvet”(【絲絨漫談】)i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Velvet Underground Taipei and the articles posted by Jobson Hiiao in VU Live House Facebook and Jobson Hiiao Facebook.
《絲絨安魂曲》還是“Lovers in a red sky”—真相終將會攤在陽光下
以《絲絨安魂曲》最早出現在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VU Live House網站播放,是2013年9月29日,並連續兩週播放至10月15日,與上述Jobson & Sumika書信往來,和接續幾封信和日記皆同一時期。
這裡介紹上述Sumika寫給Jobson第307封信提及的《絲絨安魂曲》第9首“Haunted Island”〈鬼島〉,出自德國實驗性風格的泡菜搖滾(krautrock)樂團 Agitation Free在1973年發行的專輯”2nd ”中的曲子。被謔稱為the German Krautrock「德國泡菜搖滾」的音樂類型,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從德國發展起來,融合迷幻搖滾、電子音樂、前衛和放克…在1970年代大放異彩的多元音樂類型的實驗搖滾運動。
Agitation Free就是拓荒期的元老樂團,由Lutz Graf-Ulbrich (暱稱=Lüül)創團於1967年。這位又稱為Lutz Ulbrich的音樂家,本網站首頁【絲絨之問 .象牙門之夢 簡介與文章索引】介紹過由他創作、由Nico演唱但未曾被選入絲絨組曲的曲子“Reich der Träume”(夢境) 。
自2012年起,Jobson與Sumika書信往來,好幾年Sumika參與Jobson創作新編組曲後首播的分享,兩人書信裡Jobson與Sumika經常分享編曲的心路歷程與組曲的意境和曲目排列的用心,及聆賞組曲的最初印象與心得討論…。書信中提及組曲名稱。這支以Celestial Ghost為首的《絲絨安魂曲》即是如此。Jobson在2013年10月 2 日上午11:31寫給Sumika的信裡就說明:
這週的安魂曲
不是刻意的 要安魂的
是想到 剛好滿3年 就取個名字
從2012年起,Sumika開始依時間順序紀錄絲絨網站裡播放的絲絨組曲,以及Jobson在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VU Live House官網的【絲絨漫談】單元發表的文章。Sumika比Jobson更早開始紀錄,內容也比他本人更完整而且正確。
以這支2013年新編組曲為例,《絲絨安魂曲》首播是2013年9月29日。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在2010年10月1日被迫關店。三年後,Jobson為紀念哀悼,於是安排這支新編組曲 在9月29日首播兩週。並且在台北地下絲絨VU Live House網站以跑馬燈貼出紀念文字:
再2天 就是絲絨墜入黑暗滿3週年的日子,真相終將會攤在陽光下的,安息吧,絲絨,一組美麗別緻的安魂曲遙寄給你…….想念你的 jobson
2013年10月1日,Jobson 將網站跑馬燈文字改成:
「今天是絲絨墜入黑暗滿3個年頭的日子…真相終將會攤在陽光下的,安息吧,絲絨,一組美麗別緻的安魂曲遙寄給你……jobson」
Sumika初次聆聽後隨即取名為︰《絲絨安魂曲—Requiem For VU Live House Taipei》,Jobson給Sumika 的第320封信感謝她的 「引文」,指的就是Sumika一如往常將對此組曲的初聽聆樂心得以信件形式寄給Jobson的第304封信〈留住一切親愛的 Hold Everything Dear〉。
2014年Sumika修改為《絲絨安魂曲—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後來Sumika設計絲絨安魂曲的組曲封面cover art (見上圖)時,以當時拍下的絲絨網站首頁舞台照片為意象。照片上可見到跑馬燈文字,同時也記錄了2013年10月1日當天共531108人次瀏覽,及當時5人在線和今日41人次瀏覽的寶貴畫面)。
2014年沒有播放,除了因2014年這一年Jobson發表了多支新組曲,也可能是心境轉變吧,總之,到了2015年三月9日(第12週),就在誠品官司開庭那陣子才又播放132分鐘長度的《絲絨安魂曲—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是Sumika所稱「久候的候鳥歸來…」。
2017年2月26日播放時,《絲絨安魂曲—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仍是132分鐘的定版版本(如下列引用Jobson信裡所形容的「要調整到以後不會有動滑鼠的念頭」),當時Jobson並未為這支組曲重新命名。2018年4月播放的則是重新增刪曲目的縮水新版本,Jobson重新命名為《Lovers in a Red Sky》,那大概在他開始習畫之後,接觸更多包括夏卡爾、梵谷等一般人耳熟能詳的藝術家名畫,因此以夏卡爾的繪畫作品及標題做為封面配圖和組曲標題就不足為奇了。
組曲的新名稱遷就圖像而命名的,是否牽強,但曲目內涵離《絲絨安魂曲》的初版已遠…,可惜的是不復見當初Jobson編製《絲絨安魂曲—Requiem as a light in the dark》最完整的面貌。當然,此後Jobson也不再於「絲絨死亡紀念日」的十月一日選播《絲絨安魂曲》來鎮魂了…。
所以到了2019年,季節是初春3月26日,Jobson在VU Live House Facebook發表的相關文字:「這組曲雖有幻悚之氣,但也有悼念與不捨。」Jobson還記得要寫下悼念二字,當然指的就是地下絲絨的死亡,即自2010年被房東誠品公司強制關閉位在台北西門町的地下絲絨餐廳,隨後纏訟多年而結束營業的遺憾與傷痛。但他繼續在該篇文章稱2018年他找到夏卡爾名畫《Lovers in a Red Sky》,適合當這支組曲的插圖,他說:「畫的抬頭更是貼切,Lovers in a Red Sky,要我去想也想不出來…」挪用《Lovers in a Red Sky》,原本悼念地下絲絨死亡組曲的名稱被替代了。
Lovers in a Red Sky是否為適合該組曲的名稱,這純屬個人主觀感受,不予置評。可質疑的是,Jobson多次寫文章提到許多絲絨組曲名稱時,一再表示在2016年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為絲絨組曲取名,這個說法完全與事實不符。因為早在2013年,Jobson寫信給Sumika,就告訴她,自己開始記錄組曲播放的時間,也已開始為組曲取名了…。
那麼沒必要說謊的事實,為何要一再說謊? 一個人之所以說謊,無非是企圖隱藏某些事,或者想誤導不知實情的人,去相信他以不為人知的謊言所虛構出的世界。只是,謊言是騙不了明白真相的人。欲蓋彌彰,隱藏的事沒有不揭露的。以為天衣無縫的謊言,終究有破綻。
誠品官司也可以這麼看。雖然傑洛克搖滾餐廳股份有限公司,即「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官司纏訟到最後還是敗訴,但「真相」(包括「未說出真相而說謊的事實真相」)會永遠跟在一群說謊者的背後。
說謊者在被揭穿之前,除非公開承認自己說謊,否則他只好為了圓前面一個謊而繼續說謊,再為前一個謊說謊,謊話連篇,到最後成為一直說謊的萊爾人生…(A series of lies…2019年揭開的台灣賈博斯蔡同學的論文門真相,就是這樣的例子,Living in lies…)。
莎士比亞說:「成功的騙子,不必再說謊以求生,因為被騙的人,全成為他的擁護者。」
在沒人揭露騙子的謊言以前,在擁護者都理盲時,行騙天下,暢行無阻,當然,因為這就是一個虛偽的世界。所以正義總是遲來…
絲絨主人Jobson自己於2019年3月在Facebook貼文:
「這組曲雖有幻悚之氣,但也有悼念與不捨。」
措辭用語足以證明其實Jobson記得當初這支組曲初衷是悼念地下絲絨的死亡…。從本組曲第一首Celestial Ghost〈天界幽靈〉到此處介紹早期版本中第九首〈鬼島〉曲名可知,死不瞑目的幽靈也好,或鬼影幢幢的暗黑死亡世界也好,很難說這些曲目不是Jobson刻意挑選用來隱喻,而只是純粹巧合。即便只是湊巧,但巧合到作為安魂曲的死亡氛圍精準吻合。
Sumika聽過2013年首播時超過兩小時三十分鐘初版,對初版和調整到兩小時十二分的《絲絨安魂曲》完整定版,都有特別的感情,這點連編曲者Jobson都認同吧。
悼念,是對永遠逝去之生命的恆常哀悼與思念…。最起碼,絲絨知音Sumika是這麼認為,對於她所深愛的VU Live House的哀悼與想念,沒有終止。那不只是在第3年哀悼而已…是第6年的哀悼…第10年的哀悼……以數算歲月代替傷逝與想念,忠實如一。至於Jobson本人呢?2013年的哀悼之情,也只過幾年,很輕易被另一個名字和心境取代了…。
〈鬼島〉歌詞中也提到謊言、回憶…In each nook most melancholy / There the traveller meets aghast /Sheeted Memories of the Past /Shrouded forms that start and sigh,以及Never its mysteries are exposed (永遠不會揭開它的面紗)…。
但任何事,只要對照前後差異,往往能自揭面紗,讓真相水落石出。後來在談及進行中官司的信件裡,Sumika建議過Jobson這個對照法。既然適用於誠品官司,當然也適用於絲絨主人Jobson和絲絨組曲。反過來問,為何自2016年以後,Jobson貼文多次否認曾經命名組曲的事實?
這個組曲 我沒有完全滿意
在中段以後 有些曲目 帶有流行 華麗 演奏的感覺
我編完之後 就想好 要放兩週
先聽一下 下一週再調整同一氛圍
現在有概念了
下週 會更完整
意思說 要調整到以後不會有動滑鼠的念頭
我對自己會不會太苛了
感謝妳的引文
拜讀再三
妳完全是個寫手 專家
很高興 我又一次擊中妳了
—Jobson寫給Sumika的第319封信 (2013年10月2日 上午11:31 )
有些曲目 帶有流行 華麗 演奏的感覺
本來是想平衡一下 不要太前衛 太黑暗 一路低沈下去
不過 聽聽妳的意見
如果 妳覺得還好 就不要動太多
—Jobson寫給Sumika的第320封信 (2013年10月2日 上午11:46)
請參照︰Jobson在他的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 VU Live House Taipei網站【絲絨漫談】單元撰寫和VU Live House地下絲絨 Facebook、Jobson Hiiao Facebook所發表文章,及本網站Sumika所寫【托住眾生的靈魂——組曲大師Jobson的絲絨組曲】單元簡介本組曲文章、〈關於【托住眾生的靈魂】〉、【B面絲絨 瑪拉利卡三部曲 第一部序曲 第二部戀曲】、【絲絨之問.象牙門之夢】單元。
Cf.
留住一切親愛的 Hold Everything Dear (S的第304封信) 30/09/2013
身在福中 Living in happiness (S的第280封信) 1/09/2013
BRAVO! 組曲大師!Bravo! Master of Musical Suites! (S的第199-200封信) 2-3/06/2013
你的信箱 Your email box (S的第174封信) 25/04/2013
托住眾生的靈魂 Holding on the souls of multitude (S的第164-165封信) 4/12/2012
象牙門之夢 7 悲莫悲兮 vs 樂莫樂兮 6/06/2012
Dec. 19 2019, the memorial day of encounter:
the day Jobson & Sumika had met each other for the first time.
♫*♥*•ღ♫••**ღ¨♥*••♫•♥*ღ♫••¨*♥*♫*ღ•¨*♥*•ღ♫•♥*¨*♫
3 Replies to “留住一切親愛的 Hold Everything Dear (S的第307-308封信) 2013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