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de VU—Trilogy of Malalikap 2 Suite d’amour B面絲絨—瑪拉利卡三部曲 第2部 戀曲
第 530000 位絲絨的幸運聽眾(S的第219封信)2013年7月13日 下午11:30 收件人:J
Being the 530000th Lucky audience of VU Live House Taipei Official Website (S’s 219th letter) 13/07/2013 PM11:30 addressee: J
親愛的Jobson,
希望你最近一切都順心。
我想到,你來信談寫作時,説的是取捨的問題,而我回信卻主要是提跟表現有關的,也許你認為,最好事先知道別人讀後可能的反應,再來修正方向筆調。
用電腦書寫,好處就是可存下修改前後的每份稿。
不過我常覺得,即使是列印在紙張上的草稿,再用筆改來改去,那些推敲劃線的痕跡,都比乾淨整齊的電腦字有靈魂,而且,訴說著創作者的創作過程,那個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那不見得適合公開,但對創作者自身是有意義的。)
而你希望,一個集思廣益後的創造物?當然,每個人對共鳴的定義可能有差異。
寫作時,如果說有需要顧慮較多,就你而言,應該只是和誠品官司有關的內容。其他的,大可縱情盡興去寫。不知取捨的,一一存檔後再說。
我會想到這種方式對照寫文章:
如果你編絲絨組曲時,別人在一旁說三道四,那必然會打亂你的思緒。
你構思到一半尚未成形的東西,和別人腦海裡所感受及他想要的,不該在這個階段相遇的。
所以說,創作得耐得住寂寞、孤獨,就是這道理。
我已讀完「一位隱形人的畫像」—有時會先讀幾頁英文版,然後回到中文譯本。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的書名讓我想著,孤獨有很多種,那天剛好讀到這一種:
「孤獨是,當你有機會得到別人的了解時,那瞬間一閃而逝。」
人們懊悔錯失的,莫過於面對死亡時最極致吧。
而普通人們憾恨以終的,山姆奧斯特終其一生都在逃避被了解的機會,也一一摧毀那些瞬間。
我欣賞的法國作家克里斯提昂博邦(Christian Bobin),以用詞淺顯、精準的簡潔散文著稱,他則說過:
「並非為了成為作家而寫作,而是為了在沉默中重返一切的愛所缺乏的那份愛。」
所以,沉默是必要的。無論是對於寫作中的人,還是對於讀者的閱讀。唯有沉默,能讓他們與別無他處可得的珍貴事物相遇。或者重聚。無論是相遇或重聚,都是一股力量,會讓人心甘情願繼續投入。
當然這種沉默,更接近於靜默吧,而不是梭羅講的「大多數人過著沉默而絕望的生活,行將就木之際,還未唱出生命之歌。」那種放棄了感受的沉默。
去年我從圖書館借來一本很棒的攝影書,尚摩爾(Jean Mohr)為許多人拍攝的肖像、配上簡練精彩的文字,其中有位老農與農場工作生活的系列紀實攝影,有親如家人的牛群和牧場風景,最後是他的肖像,穿戴整齊的裝束被拍下,鄭重認真的話也記錄下來:
現在我的曾孫輩們總算有辦法知道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馬歇爾
可是,比這段話更吸引我的,是夾在這一頁與另一頁裡一位讀者寫的感言。顯然是拿了手邊僅有的紙張隨便就寫了,然後撕下一截一截,夾在書頁裡。從字跡看,我猜讀者可能是個年輕學生,喜愛攝影。
第一張寫著: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你想要他們知道的
第二張字條,夾在那老人心愛的牛群特寫鏡頭照片那頁:
為什麼,是啊,我是決分辨不出是哪頭牛的,但我可以認得你,縱使你是個陌生人。
人說「作者之死」—當作品公開,對作品的詮釋,都只能任由讀者了。解讀作品,這件事本身就是神秘。不必預期,因為不可預期。
我很慶幸那幾張紙條沒有被圖書館員清掉。
巧的是,我讀時也匆匆抓了紙張一字不漏地抄錄下來,它們太讓我著迷了!
一位讀者與另一位讀者,如此相遇。
而我此刻,又跟你說這事…
保羅奧斯特這本書帶給我的很多聯想當中,竟然會想起這個插曲,看似漫無邊際,但馬歇爾是山姆奧斯特的極端對照,也是走筆至此我才恍然明白。
作者、讀者的共鳴與再創造、可能的交集或互不相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保羅奧斯特的書,真的勾起我不少感觸,讓我想回頭寫多年始終未完稿的幾篇,也想起我父親、我哥哥,和我姐姐有心撰寫的家族史…
在讀起第二篇記憶之書前,我岔開路,先讀上次買來想捐給小學的書—《哈樂與故事之海》,也是魯西迪的書。
如果你不太信任我的推薦,那我只好搬出史蒂芬金了。
寫過《一個夢》的你,故事之海真的值得你一游…而且輕鬆多了。
重整後聽到了…
這《Belladonna組曲》是我極喜歡的組曲,不過,去年11月中旬才播過的。
你真的不知道哪個組曲已超過一年沒播了嗎?這讓我開心起來,那麼讓我來告訴你吧。
sumika
第 530000 位絲絨的幸運聽眾(S的第220封信)2013年7月13日 下午11:35 收件人:J
Being the 530000th Lucky audience of VU Live House Taipei Official Website (S’s 220th letter) 13/07/2013 PM11:35 addressee: J
親愛的Jobson,
上一封信請略過,太難看了
重寄如下
(註︰全文如上一封信內容,只是行與行之間的排列空隔調整過了。)
* * * * **
J的第222封信2013年7月14日 上午10:48 收件人:S
* * * * **
♫*♥*•ღ♫••**ღ¨♥*••♫•♥*ღ♫••¨*♥*♫*ღ•¨*♥*•ღ♫•♥*¨*♫
♫ Never Let Go (by Camel)
Belladonna—Never Let Go
Camel’s Never Let Go was selected as the 7th track by Jobson in his first VU (Velvet Underground) Suite: “Suite of Belladonna—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 an inaugural naming by Sumika for Jobson’s work.
“Belladonna Suite” was the historical and memorial first VU Suite of Jobson’s works in the story between Jobson and Sumika. Therefore, in The Velvet Underground Taipei Story, “Belladonna Suite” is counted by Sumika. It was also mentioned by Jobson himself as the first VU Suite of Jobson’s works. (See also the List of Master Jobson’s VU Suites.).
In 2017, “Suite of Belladonna—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 was retouched by Jobson, by removing UFO’s song “Belladonna”, the second track, after Dreamdance, in the original version, and for the first time, Jobson renamed his VU Suites and gave this new and short version a new title in 2017: Prog Ballads (=《Prog Ballads 前衛搖滾抒情小品集》, a new title renamed in 2018 by Jobson while the broadcasting in the Velvet Underground Taipei VU Live House website.
“Suite of Belladonna—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 was the original and long version in his coherent balance. One of Sumika’s favorite VU Suites of Jobson works. And we may see the design of cover for this suite with the concept of Beginning, inaugural of the story of VU Suites…
Please refer to the articles about this VU Suite in the column of ✺ “Holding on the souls of Multitude—Master Jobson’s VU Suites” (托住眾生的靈魂—組曲大師Jobson的絲絨組曲)and Jobson’s artice :〈最後留下來的人就是說故事的人〉posted on March 20 2015 in the column of【絲絨漫談】, in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Velvet Underground Taipei and the posts in VU LiveHouse Facebook and Jobson Hiiao Facebook.
在距今六年前的2013年7月13日至21月當週,與上述書信同時期,台北地下絲絨搖滾餐廳 VU Live House官網播放的絲絨組曲,是《Belladonna—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組曲》。
2012年Jobson來信連結youtube, 告知曲名是UFO所唱的Belladonna後,Sumika便為這個組曲命名為《Belladonna組曲》,這是Jobson於2008年開始編製絲絨組曲以來的第一支絲絨組曲。參見2012.5/23的信件及【托住眾生的靈魂—組曲大師Jobson的絲絨組曲】單元
具有歷史性價值的Jobson的第一支絲絨組曲,從音樂來說,Belladonna是Jobson & Sumika後來演變成情如搖滾師父與小師妹之師徒關係的第一首曲子,對他們倆人都有特別的意義。在Jobson & Sumika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 Taipei Story故事裡,Belladonna當然是第一支曲子。從《Belladonna 組曲》開始,Sumika正式為Jobson的所有絲絨組曲命名。而這支組曲也是Jobson編的第一支絲絨組曲。
最早由Sumika命名《Belladonna 組曲—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也就是2017年Jobson刪除了UFO樂團的Belladonna之後,改版重新命名的《Prog Ballads》的前身和原型版本。2018年播放時,Jobson又命名為《Prog Ballads—前衛搖滾抒情小品集》,都是《Belladonna 組曲—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的瘦身版。從整支組曲的底色基調來感受,以及整體氛圍和旋律轉折的鋪陳呼應,還是2017年改版前的早期原型版本最經得起耳朵的考驗。
這裡精選介紹的正是Jobson選入《Belladonna 組曲—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裡的是第七首,是絲絨組曲的常客Camel的︰Never Let Go(不要讓他離開)。
父親的畫像 Portrait of Father
Sumika在信裡提及的〈一位隱形人的畫像〉,是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 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裡的一章,山姆奧斯特,即是故事主角,也就是作者的父親。這本書裡寫的父子關係,讓人想到父子這種關係的男人之間恆常的戰爭,權力之爭。這種普遍的人性(就稱之為父性與兒性吧),是很耐人尋味的。Sumika從自身所感受的父親與兄長是如此。在許多父子關係中,都能看到類似的疏離、反叛與否定。而這種男人關係及父子態度,與無時無刻彼此權力強弱的角力是息息相關的。後來從Jobson來信談到父子關係,字裡行間也看到類似批判否定、不服、征服、超越…但永遠超越不了的父子關係。
在搖滾樂曲當中,不乏這類的描寫。爹地寫給幼小兒子的歌曲多一些,兒子寫歌贈予父親的可能少,而曾經少年輕狂的浪子會聽老爸勸阻的,更是微乎其微了。一首出現在絲絨組曲而Sumika於2015年首播時最早命名的《懷舊的時空之旅組曲—狼之忠貞no fragile no more》(這是2018年Jobson命名為《Windflower組曲 Windflower Folk Suite》的原型版本)的歌曲Windflower,曲中流露某種經歷滄桑後不再自以為是的收斂與反省。
老人可能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這句話肯定被年輕本位的少年郎翻白眼,齁,不要倚老賣老!是的,人往往要重蹈父親的覆轍,經過挫折洗禮,才會謙卑,才懂得感恩,才會對劍拔弩張的父子關係善罷干休。Bruce Springsteen的My Father’s House雖然不在絲絨組曲的選曲之列,曲子描繪的追憶與失落,很值得玩味。雖然距離父親節還有些時日。
Sumika在信裡引用克里斯提昂博邦(Christian Bobin)的法文原文︰
« Ce n’est pas pour devenir écrivain qu’on écrit. C’est pour rejoindre en silence cet amour qui manque à tout amour. »
Sumika信中提及魯西迪的《哈樂與故事之海》,閱讀時聯想起Jobson的極短篇小說《一個夢》,也是講述一個少年的冒險故事,充滿想像,也展現Jobson的寫作與說故事的本事。再也沒有人比Sumika更殷殷期盼拜讀Jobson的文學創作,和在絲絨漫談的音樂立言和點評了…。知音,天涯也咫尺,是萬幸。咫尺卻天涯,既非知音,更是孤獨。 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
Cf.
Out of reach, out of touch (S的第156封信) 17/11/2012
象牙門之夢37 另一種方式話歸來 Another way of telling the return 28/11/2012
♫*♥*•ღ♫••**ღ¨♥*••♫•♥*ღ♫••¨*♥*♫*ღ•¨*♥*•ღ♫•♥*¨*♫
11 Replies to “第 530000 位絲絨的幸運聽眾 Being the 530000th Lucky audience of VU Live House Taipei Official Website (S的第219-220封信) 13/0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