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拉利卡三部曲 第1部 序曲 Overture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b5L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a5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d5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a5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d5
J的第34封信 收件人:S 2012年7月14日 上午11:09
J的第35封信 收件人:S 2012年7月14日 上午11:20
J的第36封信 收件人:S 2012年7月14日 上午12:47
* * * * * *
晚安–地下絲絨今何在? ( S的第47封信) 2012年7月14日 下午12:27 收件人:J
親愛的 Jobson,
嗯,我有多久沒到海邊了?更別說海洋祭了,我從來沒去過呢。
以前,回台的時間都不長,而且也不一定碰上盛會。
今天是法國國慶日,還是會想念起巴黎的塞納河和煙火–
煙火奢華,但總是迷人浪漫,如果又是在水岸邊的話。
我也總是想起齊豫唱的 「九月的高跟鞋」…
" 走過了一長串的從前,好像看了一場 一場的煙火表演,炫麗迷亂,耀眼短暫.."
以前我住巴黎時,離協和廣場很近,(那時運氣好,台灣朋友要搬家,房租不是太貴,是典型的老公寓,像電影裡看到的那樣,沒有電梯,而是窄窄的通道盡頭的木頭樓梯,盤旋而上。那時剛從外省搬到巴黎,就碰上國慶日,到處是世界各地來的人,人山人海,就是少了巴黎人,因為巴黎人都去渡假了。
巴黎是充滿音樂的城市,街頭地鐵,到處可以近距離接觸各種音樂表演,與東京不同。
我剛寫這信,一個國中同學來找我,聊了一下。
現在再回這裡,才想跟你說,我昨天在網路上讀到一篇談「地下社會」的文章(刊在中時),談起音樂等等創作環境以及政府的做法(不作為),現在你又告訴我,跟文化局連絡的事,我想這是一個契機,至少,以另一種心情來看絲絨。
至於文化局會不會打電話給你?
反正你可以先擬一些構想,也無妨期待佳音!不是嗎?
你信的內容,讓我想起我還沒寄出的詩…。
而我,更期待你變魔術給我看,你的小說…(你千萬別以為我是多麼不愛讀小說的人啊。)
我去看瑞典片時,開場前播放的音樂很棒,我問了電影節工作人員,他們查了一下說是出自今天會放映的
往蔚藍海岸的單程票
昨天我竟能想起,而哼出一段接近反覆的旋律,為了這段音樂(注1),我就想,今晚要不要去看呢?
先寫到這裡。
綠滿夏窗前,書卻讀得少了的
sumika
* * * * * *
Not Unlike The Waves by Agalloch(from album Ashes Against The Grain)。
〈不像海浪〉這首歌出自美國極優的前衛搖滾樂團Agalloch推出的Ashes Against The Grain專輯。被Jobson選入Sumika編號第六支絲絨組曲《纏綿繞指柔組曲—It’s fine to be here》。電吉他、金屬風、後搖與新古典和民謠等風格多元融合的Agalloch,受Katatonia 與Ulver等樂團影響。
注1 信中提到的電影《往蔚藍海岸的單程票》(A One-way to Antibes),影片插曲音樂是Too late to wait︰
6 Replies to “晚安–地下絲絨今何在? (S的第47封信) 14/07/2012”